找到相关内容74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念之间(上)

    无益的事?   师:一件事不坚持,一本书看不完,一颗心不稳定,一辈子没出息。   生:那些是无聊的话?   师:天天说是非,日日论长短,时时在抱怨,处处皆不满。   生:那些是无实的梦?   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03292392.html
  • 河北响堂山石窟的北朝刻经及书法

    ,佛教史上称为“太武灭法”事件;北周时期,武帝重儒术,信谶纬。由于还俗僧卫元嵩和道士张宾的建议,请省寺减僧。武帝集众讨论三教优劣,前后七次,各有是非。更令群臣详论道、佛二教的先后、浅深、同异,意欲借此...

    赵立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440092982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完)

    称为法身,或称法性生身、菩萨法身。这个法身,既不是凡夫的生死身(肉身),又不入涅盘,即所谓   「不在涅盘,不在世间」。这个法身是实在的呢?还是非实在的呢?慧远继承中国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,主张「形尽神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199315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四)

    ,肉体不存在了,思虑也没有了,灰身灭智,不再受生,称为无余涅盘。   ⑨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:「烦恼习,名烦恼残气,若身业、口业不随智慧,似从烦恼起,不知他心者,见其所起生不净心,是非实烦恼,久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193155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择法觉支,根据佛理观察得失,辨别是非真伪善恶;精进觉支,努力修善,坚持不懈;喜觉支,因悟善法,於意适悦;轻安觉支,也称猗觉支,因断除烦恼,身心调畅;定觉支,心注一境,思悟佛法;舍觉支,舍弃一切分别,平等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

    ,而没有色。这就是说,物质东西都必定有触,如果是非物质东西,便不一样了,如镜中之像,水中之月,可以看见,好像有色,其实,没有触与香、味,所以,不是物质东西,没有四大五根。神通变化也是这样的。法身也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9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说,他认为有就是有,这是执著于有;无就是无,这是执著于无。以有为有,实际是非有;以无非无,实际是非无,这种执著于有或无的想法都是错误的。   为什么呢?无性之性,就是法性;法性无性,惟有因缘才有所谓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长安佛教与儒道思想探析

    彼此并无确定之名和差分,而不明中观之旨的人,却将彼此视为绝对之异,而彼此之分,本为虚幻而非实有,但视彼此为二之人却是实在之相,换言之,“彼此”亦是非有非无之物。僧肇“中观”式地解读“彼此”,很显然,是...

    黄德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293386.html
  • 禅月大师贯休西入长安考论

    “宫阙萧条,鞠为茂草”[33]的都城惨象,切身感受了国家衰亡的剧痛后,再迈开双脚,走向塞外,去亲身体察那影响唐帝国命运的边塞地区的历史与现实,反思历史留下的得失是非,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。   关于...

    胡大浚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3493390.html
  •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

    无去来者。这就是佛法的不生不灭。   需要强调的是,不迁之意并非通常所说的静止,而是非动非静,即动即静。从逻辑学上讲,是超二元的多值逻辑。不动不等于静,不静也不等于动。以此诠释佛法“八不...生于真,非其真弗以名。名者,圣人之所以真物也。”又说:“欲审曲直,莫如引名。名之审于是非也,犹绳之审于曲直也。诘其名实,观其离合,则是非之情不可以相谰矣!”在董仲舒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1993674.html